國際能源署:一季度全球核能發電量下降3%
2020年4月30日,國際能源署(IEA)發布《全球能源評估》報告稱,2020年一季度全球核能發電量相比2019年同期下降約3%。盡管發電量有所下降,但大部分核電機組均維持運行。報告指出,新冠肺炎疫情是導致一季度電力需求下降的原因之一。
報告還指出,導致核能發電量減少的另一個原因是,有多家核電廠于2019年永久關閉。此外,自2019年一季度以來,全球共有6臺新機組投運,總裝機容量為5.5 GWe,僅為同期停運機組裝機容量的一半。
IEA進一步指出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歐盟地區一季度電力需求也普遍下降,多個歐盟國家的核能發電量亦有所減少。其中,法國受影響最為明顯,一季度核能發電量同比減少11 TWh,減幅為10%。此外,由于德國計劃在2022年底之前淘汰核能,該國一季度核能發電量也同比減少3 TWh,減幅達17%。據悉,德國菲利普斯堡(Philippsburg)核電廠2號機組和瑞士米勒貝格(Muehleberg)核電廠均于2019年永久關閉。
IEA還表示,由于電力需求下降,美國一季度核能發電量同比減少4 TWh,減幅為2%。氣候溫和是導致電力需求下降的原因之一。在全球范圍內,除計劃大修項目調整之外,隨著需求下降,另有幾臺機組也被關閉。
然而,報告顯示,中國是少數幾個核能發電量增加的地區之一。2020年一季度,中國核能發電量相比2019年同期增加1%。主要原因在于,2019年6月中國有兩臺新機組投運,足以彌補電力需求低迷造成的影響。
預計2020年核能發電量將下降2.5%
IEA稱,由于需求下降、計劃大修項目推遲及機組建設延期等原因,預計2020年度全球核能發電量將下降2.5%。不過,由于無法預測全球疫情何時得到控制,該數據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。如果疫情較快得到控制,電力需求將增加,部分新機組也將于2020年完工,進而使2020年核能發電量減幅控制在1%左右。反之,電力需求則將進一步下降,年度核能發電量減幅也將超過2.5%。
報告指出,封鎖隔離措施也對接近完工的核電機組建設進度造成影響。目前,中國兩臺和芬蘭1臺在建機組已將完工日期從2020年推遲至2021年,而法國、英國和美國的在建項目也很可能面臨類似延期。此外,部分機組停堆換料工作也推遲至2021年,尤其是法國等擁有大型機組的國家。
IEA表示,預計2020年電力需求將持續低迷。新投運機組數量也不會太多,裝機容量將遠低于2018年創下的11 GWe紀錄。
2020年5月4日,IEA在一份聲明中稱,由于各地的封鎖隔離措施限制了旅游、貿易和人員流動,燃煤、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需求量正在全面下降。與此同時,全球電力市場正在向低碳能源轉型,包括風能、太陽能、水力發電和核能等。低碳技術正在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發電源,在2020年電力結構中的占比將達到40%。IEA署長法提赫·比羅爾(Fatih Birol)在該聲明中表示,在此次前所未見的需求銳減危機中,只有可再生能源發電依然堅挺。
此外,IEA還在報告中指出,受全球疫情應對措施影響,2020年全球電力需求預計將下降5%,為大蕭條以來的最大降幅。
(編輯:張素英 審校:張艷)
如有任何疑問,請聯系我們news@fwenergy.com或致電0351-4728541。
同類文章排行
- 1-4月二連口岸進口煤炭80.5萬噸 同比增加1.4倍
- 日本4月鐵礦石進口環比增22.3%
- 中鋼協黨委書記何文波:進口礦價和鋼價相背而
- 姜耀東:促進資源枯竭型煤炭礦區轉型升級
- 黎立璋建議許可再生鋼鐵料進口
- 山東以煤定焦政策落地:2020年焦炭產量不超320
- 國際油價受中美緊張關系和需求回升疑慮拖累下
- 中鋼協:2020年5月中旬鋼鐵企業生產與庫存情況
- 疫情影響4月全球粗鋼產量同比降13%
- 煤電區域整合正式開啟 將形成“一企一省區”的